今天是:
社会实践
首页  -  专题栏目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探寻蚂蚁梭梭踪迹,体悟三北绿野精神

来源: 时间:2019-07-18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校以“回顾筑梦七十载,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2019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日至7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银川、阿拉善盟两地开展调查政府与企业在防护林建设上的模式异同、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活动。

一直以来,中国大西北地区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治理任务艰巨,沙区生态脆弱,已经初步治理的区域生态系统尚不稳定,保护和巩固任务繁重。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国家也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重点工程。如今,为期70周年(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的三北工程即将进入第五阶段,逐步建设祖国西北地区的大好河山。

14BF6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投身到对于大西北沙漠的治理,知名度比较高的就有支付宝公益板块推出的蚂蚁森林,在鼓励人们低碳出行的同时,也在各个区域建设蚂蚁森林,社会反响较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国家荒漠化与沙化治理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治沙事业之中。

今年是“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评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项目的四十周年,也是支付宝蚂蚁森林五亿用户在荒漠化地区种下第一亿棵真树的一年。但是治沙路漫漫,还需要一代人接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关注祖国的治沙工程,对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回顾相关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展望治沙领域的全新未来。

为了深入探访祖国大西北地区的防护林事业,我们历经漫长的旅途,来到了内蒙阿拉善盟的阿日呼都格嘎查旁的梭梭林。

在分别实地考察了2017年与2014年种下的梭梭后,我们前往阿日呼都格嘎查的党员活动室,采访当地的村长等干部与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工作人员。

梭梭林的实际效果如何?村长表示,近几年的生态环境改善尤为显著,曾经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已经一去不复返。大片的梭梭林牢牢扎根在荒漠化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固沙效果。而且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小动物的巢穴,可以看出梭梭林给当地的生态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梭梭林的种植模式是怎样的?种植梭梭与后期维护的工作主要是牧民完成的。主体模式主要分为阿拉善SEE基金会独资、SEE基金会与政府与牧民合作、SEE基金会与牧民或者合作社合租等几种。但是由于种植梭梭可以给中药材苁蓉提供生长环境,当地牧民对于参与梭梭项目的积极性还是相当高的。梭梭项目为当地的牧民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改善了荒漠化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

三北防护林是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对于我国的防治土地荒漠化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我国人民对其缺乏相应的了解,更有部分人对其存在误解与偏见,称之为违背自然规律的逆天之行。抱着让更多人了正确认识、了解三北防护林的目的,绿野寻踪团队前往银川展开调研。期间,我们参观了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更有幸得到了总工程师武爱民的亲自接待。

在一楼展厅,安琪(三北防护林职员)在展厅向绿野寻踪团队介绍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成果。

在会议室,绿野寻踪团队与几位领导关于三北防护林事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

2346E

武总工程师全面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整体布局和这几十年的收获与困难,讲到三北工程是我国的一个重大工程,国家政府人民格外重视,也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的遏止了中国北方土地的沙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特为三北工程亲笔题词“绿色长城”。

这条“绿色长城”与古老长城共同挽起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未来,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忧患、奋斗与梦想。武总还特别谈到了三北精神,让我们多多了解三北精神,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也正是当代中国所稀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历经四十余年,不仅给祖国三北地区带来了气势雄伟的绿色长城,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治沙英雄,以及治沙英雄所象征的三北精神。无论是八步山六老汉坚守一个承诺38年,还是石光银、牛玉琴等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投身三北的建设,都给各个领域的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当今的世界,土地沙化正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快速扩展,有10亿以上的人,40%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而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以及蚂蚁森林等各种生态治理措施,使中国的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已然成了世界防沙治沙的典范。能取得如此成就,自是离不开中国各界人士的努力。在这次调查中,无论是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们,还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武爱民总工程师、安琪以及其它职工,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已全身心投入到防治土地荒漠化事业中,以及对国家防护林事业的热爱。或许正是这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使得一代又一代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