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会实践
首页  -  专题栏目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赴宁波江北社区“走访老漂族,探寻媒介支撑”实践队

来源: 时间:2023-08-16 点击量:

(通讯员:曾奕妍 黄文韬 杨千姿 陈子煊 何柏林)在城市化、老龄化大背景下,“老漂族”已成为常态化的社会人口现象,为深入了解新媒体对该群体的影响与支撑,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四名学生联合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一名同学,在王昀老师的指导下,于2023年7月27日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云鹭湾社区开展以“走访老漂族,探寻媒介支持”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传播科技越来越影响人们生活的当下,实践队员们力图通过参与式访谈调查,如何发掘新媒介或者数字媒体交往对老年生活品质的改善作用。

一、实地走访,新媒体未来社区初浮现

新媒体未来社区建设是浙江省在新发展阶段下,省政府为推进城市更新,实现“人民美好幸福家园”决策而部署的创新举措。云鹭湾未来社区“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居民提供邻里、教育、健康、服务、治理等九大场景的新型社区。

干净整洁的外墙、明亮宽敞的办公区域、分工明确的房间,是实践队员们对云鹭湾社区邻里中心的第一印象。7月27日上午,五名同学在社区副主任周凯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走访云鹭湾老漂群体的实践活动。

周老师是老漂族志愿队伍资料整理与协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他向实践队伍同学详细讲述了该老漂族队伍的发展历程与显著成果,用大量的真实事例展现了这支由当地外来老人组成的队伍,从自发组团互助到主动向社区服务,协助居委会处理社区工作的改变与担当。

2C17A

周老师讲解

除此以外,实践队员们在社区党委书记俞晓燕老师的引领下,参观了云鹭湾未来社区内的各项设施。“后续有计划利用这个直播间,开展一些助农的直播,推广我们这里的特色农产品。”于老师向大家介绍到该社区的直播间时说到。这也是实践队员们第一次在线下看到在课堂上了解过的关于直播助农的具体场景。这为当地老漂族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志愿队伍的一大重要途径。

3699F

社区直播间

通过一上午的走访,云鹭湾社区齐全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来社区的形态初步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形成。

二、对话运营,社区服务新生态

“我希望我们的小程序可以切实地给居民们,特别是老年人带来便利。”在7月27日下午实践队和江北区便民小程序“北邻e居”的运营徐倩老师的对话中,她的这样一句话让队员们印象深刻。

4EFAB

北邻e居小程序

徐倩老师向队员们介绍到,小程序对老年人的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独居老人水电异常监测,如果水电有异常,会向绑定了亲情关系的人预警;社区达人专项档案,将有才艺的老人以及意见领袖信息录入小程序,举办大型活动时可以邀请他们;积分政策,参加志愿活动可以获得积分,以积分换服务,兑换商品如大米、牙膏、牙刷、毛巾。

此外,徐倩还提到小程序在后续进行一系列的适老化改动,开发字体更大、操作流程·更便捷的老年人关怀版本,方便老年人的使用。

三、访谈老漂,媒介发展显作用

7月28日,在社区副主任周凯博的组织下,实践队员们与五名老漂族志愿服务队的核心成员展开了深度对话。

张金娴奶奶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操着一口宁波话的她是老漂族志愿队中,连接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桥梁。“来之前我已经做了四十分钟的学习强国了。”张奶奶乐呵地和我们提到。作为志愿队的初始组织者之一,张奶奶会在朋友圈通知一些志愿服务的信息,号召好友一起做活动。也会使用微信接收一些新闻稿的反馈。

4547D

队员们与张奶奶

来自江西的朱俊兰奶奶和来自湖北的吕建华爷爷是老漂族志愿队的核心成员。提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志愿服务,吴奶奶的眼睛里洋溢着光芒:“我们织好帽子和围巾送到敬老院的时候,那些老人们和我们拥抱、谈天,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意义。”吕爷爷当初是为了照顾子女来到宁波,从当初对当地话一窍不通到现在可以听懂一些基础的交流,吕爷爷感慨到·:“我觉得人是可以对新的环境,也产生归属感的。”关于媒介使用情况,两位老人都表示志愿服务的组织已经离不开各种微信群聊。新媒介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6144

队员们和吕爷爷、张奶奶

下午,队员们又和来自甘肃的杜琳奶奶和来自东北的吴丽华奶奶开展对话。作为老漂族舞蹈队的队长,朱奶奶提到自己会在网上学习一些新的舞蹈,并且在微信群里开展一些舞蹈活动的组织。而作为退休语文教师的杜奶奶,则在互联网上结交了不少朋友,缓解了自己初来宁波时候的孤独。

4BEC6

队员们和杜奶奶、朱奶奶

通过一天的对话,队员们了解了老漂族们的日常生活,也感知到新型媒介对他们生活的一系列帮助。

四、亲身体验,新媒体中做志愿

7月29日,队员们在“北邻e居”小程序上进行预约,和两位奶奶一起进行了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在“一’鹭‘陪伴,与eye同行”活动中,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听了眼科知识培训,并充当孩子们的伙伴,与他们一起开展了“小小验光师“的职业体验。不仅呼吁更多的小朋友参与爱眼、护眼、科学用眼的队伍中,也体会到新媒体技术在志愿服务中的运用。

19152

队员们开展志愿服务

通过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专业知识在未来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感受到在新媒体时代,未来社区、未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新兴媒介的支持和帮助。队员们希望能充分吸收此次实践的经验,为以后服务社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5EBFD

实践队合影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