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英宁 陈嘉婉)依据我校学科优势,“青春志,自强行——访70年产业变革”暑期社会实践队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团队于7月1日至7月10日重点走访相关学科领域企业,对重点行业产业变革进行调研、人物访谈等,调研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创新程度和金融支持情况。
总结科技强国发展成就,激发有志青年自觉地把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积极探索、创新创业、迈稳步子、踏实做事,在笃行实干中推动社会发展。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河北石家庄、北京、天津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各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因此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
“四大央企”为主线,“一事一议”拓规模——石家庄
7月2日下午,一路颠簸,队伍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石家庄装备制造园区。与园区党委办公室白主任展开了座谈会。
园区的白主任耐心详细地介绍了园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颁布政策、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计划等多个方面。其中,特别细致地讲述了园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的关键时间点。
“四大央企”,即冀中装备石煤机公司、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他们的加入为园区注入了创新动力。园区以这四大央企为支柱产业,同时欢迎其他中小企业的加入。企业进入审核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无污染,其次要求是装备制造业企业、纳税、土地集约利用(容积率)、投资强度等。但企业目前共同面临着“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
白主任提到,技术研发的启动需大量资金,为响应国家“自主创新”的号召,园区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申明了园区秉持着“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工作态度,积极为园内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帮助。
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部省会城市甚至一个老牌工业强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而这其中的秘诀就是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及企业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卡脖子”,“通号”实现自主化——北京
7月4日队伍一行人在北京展开调研,调研当天北京气温一度达到39度,似火骄阳似乎更是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
下午,队伍来到了北京之行的第一站: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心分别请来了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及航空航天三方面的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
负责轨道交通方面的黄老师提到,虽然“卡脖子”情况依然存在,但我们积极实现自主创新,已有部分企业实现了技术自主化,如中国通号的CTCS系统。
7月5日上午,在黄老师的介绍下,队伍来到了中国通号(CRSC),试图了解其技术创新的“秘诀”。
在这里,队伍观看了中国通号的企业介绍短片,又有幸参观了两层实验室。在李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系统动态模拟环境,具体讲解了区域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解决突发问题的卓越能力,并且让我们亲身体验了驾驶高铁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通号已成功研发时速200公里和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技术,这标志着我国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通号是铁路通信信号方面的技术引领者,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的建设。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高铁列控系统”为中国高铁产业做出巨大贡献。目前,除核心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外,其他技术基本实现独立,公司正与中国电科积极合作,努力突破更核心的关键技术。
在产业链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已经从代加工制造上升到技术自主研发的层次,如果核心技术突破,在全球市场可以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十八罗汉”谋发展,“七链”计划共创新——天津
7月7日,队伍一行人到达天津,由于是周末,所以队伍一行人暂时整理资料,总结了再石家庄和北京的访谈过程和收获。
7月8日上午,队伍一行人来到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局,与科技局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赵处长展开了座谈。
“天津是中国的老牌工业城市,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津第一机床厂名列“十八罗汉”(原机械工业部十八个实力强劲的机床厂),虽然在近几年创新改革中脚步稍有落后,但基于扎实的的制造业基础,天津仍取得不错的创新成果。”科技局赵处长如是说道,“一方面,产品研制或技术研制出来,没有统一的程序进行有效的精度、可靠性、寿命测试;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研发周期长,一般的民营企业没有能力进行长期的研发投入。
在科技局的引荐下,队伍一行人来到了中国中铁(天津子公司)。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专门做盾构再制造的企业,中铁有着自己完善的创新体系,从研发部门到融资企业一应俱全,已基本实现技术独立。但仍然面临着少数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难题。
至此,团队在京津冀地区的走访调查告一段落,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意识到核心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技术研发的金融支持问题也在调研中反复被提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财务融资公司的建立,都为创新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