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总分创历史新高 我校捧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优胜杯”

来源: 时间:2019-11-17 点击量:

11月12日晚,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以下简称“挑战杯”)在北京圆满落幕。我校荣获一等奖5项,三等奖1项,以学校历史最高分捧得“优胜杯”。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第一时间致电,对参赛队伍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参赛师生和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我校获奖项目简介

分布式肌电采集柔性电子皮肤

报送院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黄永安、张俐

团队成员:尹浪、马加冀、张树昌、任君晖、杨朝宇、邓鹏飞、申曜鑫

项目简介:肌电电极是采集人机交互(义肢控制、手势识别、健康监护等)关键信号源的重要工具。现有肌电电极多为硬质电极,贴合性差、分布式采集困难。本作品发明了一种分布式肌电采集柔性电子皮肤,通过无基底1.2μm超薄设计,实现与皮肤共形贴附;提出肌电噪声电路补偿方案,信噪比提升20%;采用激光切割工艺,摆脱光刻中晶圆限制,加工尺寸提升至A3纸大小,满足分布式采集需求。本作品已在中电38所等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与应用。

微注入式配电电缆绝缘劣化“不停电”监测装置

报送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陈庆、李红斌

团队成员:周磊、郝嘉睿、杜步阳、黄煜彬、姚雅涵、李弘毅、殷浩然

项目简介:“慧眼识电”团队针对电缆绝缘劣化问题,创新地提出了微注入法,并自主研制了全套监测装置。装置通过精确测量微安级泄漏电流,实现了对配电电缆绝缘劣化状态的不停电实时监测。经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检验验证,装置能够及时发现配电电缆绝缘劣化隐患,从而减少由此导致的停电和电气火灾事故。目前已研制出符合国家电网标准的工程产品,即将用于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工程,且在钢铁、石化等重要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复杂锻件高温自动化三维测量系统

报送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钟凯、宋波、李中伟

团队成员:张攀、张禹泽、何文韬、李蹊、郑鸿辉、靳晓博、苏玉娥、白依萱

项目简介:视觉先锋团队基于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突破参数自校准和测量视点规划等多个难题,克服高温振动工况的影响,研制出复杂锻件高温自动化三维测量系统,实现了1000度高温锻件表面三维尺寸的全测全检,为锻造工艺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生产数据,有效提升了产品精度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视觉先锋,扎根锻造行业,以三维测量推动锻造智能化发展,实现锻造新未来。

智能无镜显微镜

报送院系: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费鹏

团队成员:廖翰宇、康天誉、蒋宇轩、杜谦、高梦颖、陈雄超

项目简介:随着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Euan McLeod 和 Aydogan Ozcan 于2010年首度提出了无镜显微成像的概念,但是该技术想要真正推向市场依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基于此,这群本科生在费鹏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了团队,使用深度学习网络进一步开发了智能无镜显微镜,大幅度提高了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对癌细胞和活体寄生虫实现了高帧率实时观察。其大视场、高分辨的特点能够为医疗镜检等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极低的成本又使其有希望向个性化医疗进行推广。

大尺度高分辨光纤声波地层成像仪

报送院系: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孙琪真、闫志君

团队成员:李豪、范存政、孙玥真、谯伟、贺韬、汪静逸、李通达、刘懿捷

项目简介:该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大尺度高分辨光纤声波地层成像仪,设计和开发了低频噪声抑制技术、分辨率和成像范围提升算法,利用既有通信光缆或地埋光缆即可获得大尺度高分辨的声波地层图像。作品已在多地进行了实地应用,获得了高质量的横向地表与纵向油井图像,并得到合作单位的高度评价,在地质检测和资源勘探领域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他乡变故乡:社会加速期乡城流动老人角色转换的困境与对策

报送院系:社会学院

指导教师:张小山

团队成员:马玉楚、林璧彤、刘子微、李若愚、龙佳娜、连彦皓、柯欣宇、王惠茹

项目简介:为解决近1900万流动老人的城市融入问题,该团队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流动老人在个体、家庭、社区与时代四个层面角色转换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及调适策略,发现老人在“角色负向转换的叠加效应”下出现了本体性安全的缺失问题。基于此,团队提出角色调适的成功模式——“多重角色积极调适模式”,并围绕家庭、社区与政府三个层面构建出了角色调适的外部保障体系——“多层联动社会支持体系”,以促进其积极老龄化。

我校于2018年4月启动本届“挑战杯”竞赛准备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事工作,30余院系百余团队参与。国赛以来,校团委牵头会同队伍所在院系扎实做好团队组建、项目申报、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协同开展项目文本打磨、展示方案优化、现场答辩模拟、问辩训练等专题培训200余场次。赛前,校长李元元与参赛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团队集中备赛情况,并逐一对团队的现场展示悉心指导;副校长梁茜全程参与校赛决赛、省赛答辩会、国赛动员会等重点环节指导。机械学院、电气学院、光电信息学院、材料学院、社会学院等相关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项目打磨、团队培训和现场指导。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发院、启明学院、学生处等部门对大赛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

“挑战杯”竞赛期间,团中央召开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座谈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高教司、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有关负责同志,全国部分高校团委负责同志260人余参加会议。我校团委负责人作为中部高校唯一代表作题为“发挥共青团三项优势,构建创新育人三个体系”的典型发言,介绍我校共青团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长期以来,校团委主动融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全局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服务优势,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重大赛事为牵引,努力构建以理想驱动、文化熏陶、典型引领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培养体系,奋力打造创新团队培育、创新项目训练、创新赛事组织等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合力夯实以政策牵引、资源支持、协同育人为重点的创新实践保障体系,为学校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新名片打造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本届“挑战杯”自启动以来,已吸引到近2000所高校的300万青年学生参与。竞赛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理念,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连续举办16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竞争最为激烈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