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明珠出延边,寻史访春城

来源: 时间:2019-07-14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校以“回顾筑梦七十载,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2019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6月29日至7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明珠出延边,寻史访春城”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吉林对吉林的城市历史文化及朝鲜族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调研。

1E3A3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都大有裨益。我们广大青年有必要在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弘扬中汲取养分,坚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心。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调查以吉林为代表的城市历史文化及以朝鲜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

寻史访春城

1、拓电影新路,扬时代精神——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在1937年伪满时期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的。日本投降后,中共党员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1955年2月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起步发展时,长影便成绩突出,创造了许多中国电影事业的“第一”,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后来更是制作了《五朵金花》、《上甘岭》、《刘三姐》、《白毛女》及《董存瑞》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长影制作的影片不仅宣扬文化,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优秀的开拓精神和革命精神传承了下来,为长春的文化和精神发展铺好了道路,也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回看屈辱史,展望未来路——伪满皇宫博物馆

伪满皇宫是长春唯一封建王朝的旧址,在这里不仅能参观到独特的建筑风格,也能感受到从溥仪的一生中折射出中国那时的屈辱历史。伪满皇宫建筑风格古今并陈、中外杂揉,具有典型的殖民性特点,在建筑风格上反映出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展览真实地展现了溥仪从清朝末代皇帝、伪满傀儡皇帝、战犯到被改造成为新中国公民的经历,处处都展现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深恶罪行,无时无刻不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在未来的道路上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如果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城市的血脉,那么,文化底蕴无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要持续发展进步,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必不可少的。长春以重工业闻名于中国,但她同样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东北重镇,长春有着近代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血泪悲歌,也有建国后积极向上谋求发展的希望之歌。她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在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高速前进着,展现出新的生机活力,为国家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明珠出延边

1、四百年的奋斗,悠久的迁入史

中国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从朝鲜半岛移居到我国的迁入民族。朝鲜族的迁移,始于十七世纪初的明末清初时期,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成千上万的朝鲜人,越过图们江、鸭绿江,迁入到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延边为中心形成了广阔的朝鲜族聚居区域,用自己的双手和血汗把这个荒芜迷茫的黑土地,开发灌溉成稻香四溢、物足年丰的富饶之地。朝鲜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说是与各族人民患难与共、互助互惠、并肩作战的过程,也是共建美丽生活家园、吸收灿烂中华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过程。

2、先驱的足迹,热血的斗争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鲜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朝鲜族的革命斗争史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与其他民族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创建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光辉斗争史册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1C06F

3、明德厚礼,灿烂的民俗文化

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朝鲜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了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吸收了周边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朝鲜族的衣食住民俗表现出喜冷辣、爱洁净、求儒雅的传统文化心理。传统饮食极富民族特色,风格独具,体现出喜食鲜辣生冷的独特食俗;传统服饰民俗体现出讲究文雅端庄,以洁净为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传统居住民俗以追求儒雅的文化氛围为特点。

从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不可估量,是国家和地区宝贵的资源。生活在延边这片土地的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延边积极发展朝鲜族文化产业,使朝鲜族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分布在祖国大地上的古代遗存,是从远古至今的历史坐标,陈列博物馆里的文物,镌刻着民族与时代的印痕。保护历史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开拓美好未来,是先人寄予我们的希望。我们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我们要不负先人的希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