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情融大柴湖·梦起新时代

来源: 时间:2019-07-22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校以“回顾筑梦七十载,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2019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七月三日至七月十三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开展对移民文化变迁的调研活动。

淅川——柴湖,4.9万丹江口水库移民的故居与新居,百里之遥的两地,一头连接着故土的深厚羁绊,一头连接着新居的万家灯火。虽然相距甚远,然而伴随移民一起迁移过来的,是故乡的文化基因。在柴湖的几十年里,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渐与当地同化,但是不变的的是故土赠予他们的文化的根。

本次探访,由柴湖镇委宣传委员薛华梁和移民作家全淅林为我们引路,深入杨埂村、天堂村、鱼池村、罗城村和新村等村村民中进行探访。我们所能看到的,除却淅川的历史文化留存,也有柴湖原住民的精神文化积淀,还有新时代新的经济形势下文化的革新。我们希望以客观的态度,做一次真实的观察,展现大柴湖如今的文化风貌。

时代的激荡

2001年至2006年,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柴湖扶贫现场办公会,政府以产业扶贫为引领,打出扶贫“组合拳”,贫困群众脱贫进程显著加快,官网发布数据显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最初的12848人减少到目前的3181人。

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成立省级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加快柴湖新城建设。已入住新城的移民过上了“白天上班挣钱,晚上回家团圆,包吃包住买保险,月薪超过3000元”的现代主题生活。柴湖新城的建设也以“楚风豫韵”为主题,体现了双方的融合。

2018年,大柴湖全区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财政收入5600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40元增加到13943元。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支持下,在柴湖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大柴湖紧跟时代的步伐,面貌日新月异。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融入到时代的浪潮之中。

时间的冲刷

经过五十多年时光的打磨,淅川移民的传统文化习俗悄然改变。极具现代化气息的电视和电脑已取代家乡戏——豫剧,成为村里人主要的娱乐方式。时间可以冲刷掉许多,但并不是所有,无需慨叹,更不必伤感。没有了家乡戏台的演出,还能在职业剧团的表演中听到那淳厚的曲调。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那个时候的日子多苦呀,刚刚下来,什么都没有。”

上个世纪,淅川人民为响应国家修建丹江口水库的政策,舍小家为大家,携着家当一路南下,来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柴湖。彼时柴湖,沼泽密布,芦苇丛生,少有人迹。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移民垦荒山,辟荒地,与原住民团结互助,安居落户,繁衍生息。

物质匮乏的年代,柴湖似陷入贫困落后的泥潭。步入新时代,帮扶政策大放异彩,产业脱贫如火如荼,乡村振新战略持续贯彻实施,柴湖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双方的融合,是文化的碰撞,是时代的激荡,是时间的冲刷,是一代代人老去,又有一辈辈人勃发。

在这里,未来可期。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