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团队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全国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青年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组织和项目,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自2003年开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先后选派党员志愿者680余名,赴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北恩施等地,用青春影响青春,用信仰点亮信仰,在祖国边疆、西部基层完成一场跨越18年的志愿接力。
一、党旗领航矢志不渝育人育才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始终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高度,从坚持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政治责任出发,认识和推进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出台学校文件,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全局,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与思想教育引领相结合、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相结合,与学校服务精准扶贫、西部边疆建设等国家战略一体谋划、融合推进。推动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管校领导主抓、校内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聚焦提质增效,从严遴选培养。严把“遴选关”,自2003年开始一直坚持至今,严格党员标准,严格成绩要求。强化“培养关”,注重系统培养,突出政治训练,强化实践锻炼,注重业务培训。制定专门管理办法、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细则。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系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学习并定期组织社会实践。开设社会调研、急救知识、心理健康、公文写作、演讲口才等系列培训课程,全面提升志愿者综合素养。
党员带头参加,发挥引领效应。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地均为西部艰苦地区,服务的足迹先后遍至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北恩施等地。2016届党员志愿者毕齐擎、2017届党员志愿者高俊良、2019届党员志愿者梁栋、2020届党员志愿者郑建栋先后主动请缨前往西藏服务,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其中,毕齐擎同学因严重高反患上气胸,带病坚守岗位;梁栋同学自购制氧机,一边吸氧一边完成工作;郑建栋同学秉承“不怕辛苦就怕不辛苦”的精神,主动承担最辛苦的工作,获评所在单位优秀共产党员。2020届党员志愿者侯全飞,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主要负责胡杨树的养护,屯垦戍边的工作虽然枯燥,但他认为这种笔直的胡杨精神将始终激励着他,让他感受到“不虚此行”。
二、不忘初心绽放青春奋斗光彩
坚持教学相长,服务学生发展。全体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全部投入教学一线岗位,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他们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针对地方现实情况,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心理疏导和入户家访等举措控辍保学、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自2016年以来,云南分队志愿者所在的服务学校在各届志愿者的努力下,累计有27名同学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实现了走出大山入读名校的梦想。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获得临翔区优秀志愿者团队荣誉。
恩施分队自2007年开始,连续15年选派120余名志愿者服务8所学校,覆盖1万余名学生,志愿者教授科目排名均位于年级前列,其中2020届志愿者鲁智敏在服务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19届志愿者王雅鑫获评“王牌教师”称号。
新疆分队连续5年派遣24名志愿者,2019届志愿者服务期间共教授课程14门,教学覆盖了全校9个专业40余个班级,同时还有两名担任班主任,在所带班级开展比赛、活动20余次,先后带领同学们在学校各类评比中获得荣誉10余次。
广西分队5名志愿者教学覆盖了3个年级13个班级,人均16课时,同时有4人担任班主任和实习班主任,先后代表服务学校、带领同学们在县内及学校各类评比中获得荣誉20余次,此外,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乐晓课堂”公益活动。
创新方式方法,帮助学生筑梦。志愿者们群策群力、传承创新,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专业特长打造了一系列立德树人的品牌育人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云南分队先后在各服务地积极策划开展“见信如晤”“蚂蚁助学”“心西望”“童梦同行”“梦想编织计划”等活动,搭建梦想的桥梁。自2018年起,各届云南分队联系院系、学生组织、党支部等开展书信交流、心理健康讲座近十场,协助搭建教育云平台价值600多万元,募捐图书近2万册、书包文具300余套。
新疆分队创新“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打造“喻华计划”,搭建博识讲堂,不断探索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合对话。目前已围绕抗疫精神、蒙特梭利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讲堂,累计约为2200余名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近40次。同时,新疆分队依托新疆优质的特产资源开展爱心干果活动,将所得利润全部用于设立喻华奖学金。
战“疫”一线有我,志愿精神一以贯之。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2019届全体志愿者的计划,其中12名志愿者迅速响应团中央到社区(村)报到和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就地参与到疫情防控的行动中。2019届全体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坚持在家开设网课,2020届全员参与“您战一线,我助后方”医务人员家庭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典型,2019届志愿者王一苇主动返乡参与武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前期搬运募捐物资,后期接种试验疫苗,竭尽所能践行志愿精神,其事迹被全国项目办官方公众号“我的战‘疫’小故事”专栏报道。
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昆玉市的志愿者安荣荣,春节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主动承担医院行政办公室各项工作搭建起临时发热门诊,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三、讲好故事志愿精神接续传递
成立宣讲团,唱响青春主旋律。成立研究生支教团青年讲师团,走进院系、支部进行宣讲,用西部奋斗故事引领更多同学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宣讲一百余场。
2019届志愿者王一苇同学于2021年4月,受团中央邀请赴北京参加“青马学员说”党史教育公开课录制,宣讲视频在团中央官方视频号上播发,校内外自主转发、点赞近6000人次。5月17日,2019届志愿者王一苇同学作为全国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受孙春兰副总理接见,并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座谈会作主题发言。
讲好新媒体故事,引领网络正能量。志愿者们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主流媒体创造性地分享经验、总结工作、传递精神。自2019年开始,以志愿者们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先后制作了《向阳生长》《志愿西行》《我和我的学校》《歌唱祖国——华中大研支团版MV》《五四精神·传承有我》《华中大研支团志愿者的战“疫”日记》《一生难忘那一年》《进疆》《我在云南当老师》等专题影像作品近10部。其中《向阳生长》原创推送被各平台转载宣传,阅读量累计6.4万。短视频《我在云南当老师》一经推出首日浏览量达2万。志愿者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公众号、中国青年报、西部志愿汇、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190余次,阅读量累计45万。通过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唱响了网络正能量,持续引领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矢志不懈奋斗。
深化朋辈影响,传递志愿接力棒。优秀志愿者服务期满返校后继续在校青马班接受学习锻炼,确保培养不断线,推荐优秀志愿者入选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一步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在全国项目办的肯定和支持下,三年时间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实施规模由20人提高至60人,是目前全国人数最多的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全体华中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将始终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向下扎根、向阳生长,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去!
服务西部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如今,华中大2022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然成团
他们将接过学长学姐手里的接力棒
继续为祖国的支教事业
贡献华中大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