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7点,人文学院2019年“穷山距海,绽放青春新光彩”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暨动员会在东九楼B401如期举行。莅临本次宣讲会的嘉宾有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叶智老师,分团委书记常文雅,辅导员熊书蕴,分团委副书记常天喆,分团委学生会主席章紫馨,副主席张殊倬、张婷然、孙建奇以及往届优秀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代表和来自各个兄弟院系的实践部部长。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必备条件。2018年暑期,学院分团委按照学校、学院的总体要求,在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优化团队建设,创新活动模式,明确活动主题,继续深入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今年我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正在积极准备筹划中。
首先,人文学院分团委书记常文雅讲话致辞。她简要概括了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行组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想去的地方,通过体验、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的一项活动”。同时常文雅书记希望同学们不要将社会实践当成一项任务完成,而是通过实践去实在地接触和了解社会。
接下来三位优秀实践队伍代表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经验收获。
张兆琛作为软件学院赴陕西合阳调查农村留守家庭结构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社会实践队的代表第一个发言。关于选题,张兆琛坦言,是从婴儿的应激反应研究和小时候写过的作文《我的爸爸》中获得的启发。在实践中过程中他们做好每日记录,并与陕西省电视台、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华中大义工部、华中大社实等媒体积极取得联系,获得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留守儿童获得更多实质性帮助,还有助于实践结束后的报告撰写和答辩活动。实践结束后,除了得到了丰富的实践数据,这支队伍还继续对支教地区的孩子们进行深入精准的帮扶。
而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江瑶则代表乡村振兴背景下赴云南农村调研的“党建+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队分享经验。在团队的组建上,她建议8到14人,男女人数比不可过于悬殊,队员要各有专长且性格互补,并且强调最好有老师带队指导。在实地调研的过程当中,要向当地团委寻求必要的帮助;提前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准备好碰壁心理;做好财务管理和安全问题的防范尤其是过敏以及每日任务分配和实践日志、通讯稿的撰写工作。
不同于以上两个队伍,人文学院赴红安、宜昌、洛阳“寻找中华脊梁”社会实践队是2017年建队,由老师发起组队,以高年级带低年级同学的模式进行。代表章紫馨指出虽然这个实践活动无法提交数字化的调研报告分析,但是在寻访的过程中,队员们在老兵、产业工人身上找到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是平凡之中不凡的力量。
三位优秀队伍代表分享过后,我院实践部部长王雪菲从四个方面向同学们具体介绍暑期社会实践及其流程。活动流程大致有六项,分别是选题组队、完成策划、立项备案、实践、上交总结和参加评优。实践主题有政策宣讲类、国情社情调查类、生态环境调查类、志愿服务类、就业实习实践五个主要方向。她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辉煌祖国七十载,红色寻访谱新篇”、“改革开放新征程,不忘初心再出发”等与十九大、改革开放周年大事记有关的主题以供参考。
最后叶智书记点评了三位代表的发言,并总结了今天的宣讲会。他希望同学们能够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去感受中国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通过和基层老百姓的接触和交流,探寻发展背后的故事,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社情民意,从而树立远大的家国情怀。
通过本次分享会,18级的同学们从多个角度立体地了解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其重要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得到一番收获。
文字:孙蒙娜
摄影:任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