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会实践
首页  -  专题栏目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华科小“龙”人探寻龙舟文化传承现状与前景

来源: 时间:2019-08-17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校以“回顾筑梦七十载,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 2019 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8 月 7 日至 8 月 13 日,华中科技大学 电信 学院赴 吴起/佛山龙舟文化调研实践活动。

龙舟运动成为中华民族的特色体育运动之一,也成为我校的独特的体育运动。在2018年11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定结果的公示》,华中科技大学龙舟项目荣获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是对继续发扬与传承龙舟文化的大力支持。而我们——HUST龙舟小分队深知龙舟文化需要传承与发展,尤其需要注入年轻的血液,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主力军理应了解龙舟文化,以自己的力量来宣传龙舟文化。我们分为两路,一路前往延安吴起,亲身感受龙舟比赛的酣畅淋漓,另一路前往广东佛山,切身体会龙舟文化的源远流长。

近年来,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龙舟精神,丰富和活跃革命老区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体育扶贫概念,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精神,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探索推进体旅融合,点亮红色旅游线路,吴起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八月九日在吴起蓝湖举行一场龙舟竞赛,延安小分队参加了此次比赛,亲身感受了龙舟比赛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比赛方邀请了全国各地十二至队伍参赛。有大学生队,也有各地的龙舟俱乐部。龙舟比赛最基本的传统就是“游湖"和"点睛"。游湖如运动会的开幕式一般。"点睛"祝词代表着美好的祝愿:一点眼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鸿运当头;三点鼻子,和谐幸福,万家平安;四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五点龙角,愿龙舟为我们带来健康、吉祥、如意。比赛时发令的口号也是有讲究的,“三分钟准备,各队进入航道,两分钟准备,各队开始举旗,一分钟准备,各队注意,预备,划!”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各队都拼了命向前冲......

没有什么比站在领奖台上,高高举起带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旗子更令人自豪的了。其实大学生最在意的不是比赛能获得多少奖金,而是能获得好的名次,为校争光,向其他人展现我校的风采。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动力。

我们最后还和同是大学队的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大学的队员们合了影,增进了龙舟友谊。经过了解发现,郑州大学龙舟队是由爱好龙舟的学生组成的一支队伍;南京大学龙舟队成立是基于省运会。大学生龙舟和职业龙舟不一样,他们的建立与支持或来自学校,或来自政府(2017年全运会龙舟赛上海海洋大学直接代表上海市出站)。而且大学生的龙舟生涯很短,本科生最多四年,但能完完整整呆四年的是少之又少。训练量大,影响学习寒暑假集训占去太多时间,父母老师不支持,无足够资金支持,无实际好处等等,这些都是高校龙舟队发展面临困境以及许多学生止步于大一大二的原因。但每年更新换代的这种模式也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龙舟这项传统体育活动,不失为一种传承的好方式。

文化精神是文化的灵魂。此次吴起之行我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锻炼自己,还有龙舟宝贵的精神,这是一种团结协作 同舟共济 齐心协力的精神,这是一种激流勇进 拼搏向前 奋发争先的精神,这是一种胜者不骄 败者不馁 永不言弃的精神,这是一种吃苦耐劳 挑战自我 力争上游的精神。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广东,广东龙舟看佛山。”佛山龙舟文化历史之悠久,龙舟运动水平之高闻名遐迩。我们选佛山为目的地就是想深入感受龙舟文化,并了解在未来龙舟文化发展将何去何从。

龙舟运动是龙舟文化的灵魂,每年国内各地都会开办各类龙舟赛事,8月8号,我们参观了顺德龙舟训练基地,而在里面训练的队伍是如今中国龙舟的王者——顺德乐从队。

由于队伍正在进行训练,不便接受采访,我们采访了队伍的文职丽姐。丽姐提到了现在龙舟运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龙舟运动所受的关注度不高,人们很难找到兴趣点,并且集体运动很难产生“明星效应”,发展受限;龙舟运动举办赛事条件苛刻,比赛人员需要量大,场地规模大,达标水域难寻;资金不足,水上运动即贵族运动,投入大回报少;训练方法不系统,各个队伍的方法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训练方案。丽姐还表示,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找到一种更适合龙舟发展的新经济运营模式,突破如今的发展困难,将龙舟发扬光大,让龙舟走向世界。她的期盼和信任让我们深知大学生所肩负的传承文化的使命,但现在我们势单力薄,这个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庞大复杂,现只能尽全力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也希望未来有一天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见多了比赛用的标准龙,若要寻找那隐秘的传统龙,还需深入当地的乡村,因此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寻访了新隆村和水藤村。

从新隆龙舟文化站站长陈叔口中了解道,得益于佛山一带河流密布,非常适合划龙舟,几乎每个村都开展了自己的龙舟俱乐部。当地村镇之间会经常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划的船是与职业龙舟(12人龙和22人龙)不同的三人龙或五人龙。

如果没有比赛,在酷夏余热未消的傍晚,几名光着膀子的龙舟人便相约在一起,沿着河道划个三四十分钟,当作锻炼,当作生活。

下一个我们前往的乡村是水藤村。每天下午这里的龙舟基地都有很多人,有扒龙舟的,有看别人扒作消遣的。听着当地人参杂着粤语的普通话,我们了解到乡村中这样基地的出现是受到了政府的帮助。当地的传统龙舟一般是用槎木,八十到一百斤左右,轻而结实。当地人自幼接触龙舟,扒龙舟已经是生活的常态。

似乎这时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了龙舟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没有功利,只有热爱,真正把龙舟当做生活。现在由他们坚守,以后由我们传承。

8月10号,由于未联系到当地造船厂,我们很遗憾地没有亲眼看到龙舟的制作过程,不过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佛山市图书馆,查阅了《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赛龙舟》《龙舟》等书籍。从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龙舟详细的制作过程还收获许多其他关于龙舟的文化。如造船先造底,先起底骨、起底、起水和打水平,再做大旁、做丝、做顶仔和固龙肠,最后便是装龙头安龙尾,其中又有很多细节和讲究。又如“龙舟文化渊源”“招魂”“竞渡祭仪”等古老的民俗。还有现在偶尔也会出现的“偷龙骨”“偷船”“抢鸭子”等风俗。还有各种关于龙舟的民谣、对联。不仅如此,我们也查阅到了“促进铜仁学院龙舟运动开展的对策”以及“英国足球是如何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成国际足球”的案例,或许能对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有所帮助。在惭愧于我们对龙舟的了解实在太少的同时,也不禁思考,是不是很多其他文化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只永久的存在于泛黄的书籍上······

实践总结

HUST龙舟小分队的暑期实践圆满结束了,队员们通过亲自感受龙舟精神,龙舟文化,深刻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发现龙舟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运动本身特点:场地特殊,消耗量大,装备较贵,训练体系复杂,危险系数较大等等让它注定只能成为小众运动。而我们大学生需肩负起责任,为龙舟的发展开辟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但这一定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而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越来越多人肯定这项中国特色传统运动,越来越多的龙舟竞赛也在全国各地举办,那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也在由老一辈真正的“龙舟人”坚守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年轻一代的大学生要担当起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稳步前进,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