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会实践
首页  -  专题栏目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探寻武钢改革路途,发扬党史红色精神

来源: 时间:2023-07-20 点击量:

(通讯员:詹成哲 吴梦妮)为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并为从武钢的发展历程中探寻改革开放精神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影迹,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赴武汉市“探改革路途,扬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湖北武汉青山区开展实地调研。在指导教师王一鸣的带领下,参观了武钢博物馆,对武汉老工业区进行了调研,并自主开展了资料学习,对武钢企业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反思,从而继承并发扬党的改革开放精神。

C5A6A

实践队合影


忆往昔峥嵘,参观武钢博物馆

到达武钢博物馆后,在前武钢集团的组织部长——殷思远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对武钢的发展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1958年9月13日,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从这里喷涌而出,而这一炉铁水铸造的马口铁仍被完好地保存在展厅内,被视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50年栉风沐雨,武钢公司逐渐积淀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体系完备、特色鲜明、融入实践的企业文化”。2005年以来,武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第三次创业,3年内获国家技术专利300余个,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0多项,;同时实现了漂亮的重组“三级跳”,在中西南地区形成了战略框架,不仅淘汰了落后产能,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大大提升了国家钢铁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E63A7

殷部长为我们讲解


继先辈精神,探访武汉老工区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期间武汉工人们的生活,队员们分别去往武船和武车老工业社区调研,在各位爷爷奶奶的热心讲述下,我们对于那个年代工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大致的了解。于建国时期左右出生、于改革开放时期就业的他们都格外骄傲自己曾经是名工人,他们热爱劳动,热爱集体,非常尊敬毛主席,感恩党和国家,对于改革开放的效益褒奖有加。在谈话中,不少爷爷奶奶表示,建设祖国的重任已经移交给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我们理应传承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爱国敬业的精神,将自身的事业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之中。


75D03

队员们在老工业区调研


溯历史记忆,研习国企旧影像

亲身经历了与历史的碰撞后,队员们萌生了更深入了解国企历史的渴望,为此,实践队共同观看了记录老国企工人生活的影像资料与与国企改制有关的影片《暮鼓晨钟》。黑白的影像里,老国企员工在上班时不知疲倦地挥洒汗水,下班后热情洋溢地翩翩起舞,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比滚烫的火炉更热,直扑向屏幕外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国企改制的旗帜下,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纠缠在一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汇聚成宽阔的河流。但在感叹老一辈人将身心投入革命建设事业的同时,新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国企如何在改革开放后实现创新?国企的命运何在?


78430

武钢博物馆展块:中国钢铁工业之缘起


展未来图景,共论实践感与得

本次实践的目的有三,其一为“以武钢为例,探寻国有企业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之间的共振,理清国有企业从改革开放直至今天的发展脉络”。国企改革40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78年到1988年,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的时期,国企改革主要包括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等内容;从1988年到1998年,是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时期,国企改革主要包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重组等内容;从1998年到2012年,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时期,国企改革主要包括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设立国资委、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垄断行业改革等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是深化国企改革时期,国企改革主要以分类改革为前提,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相关各项改革继续推进。

其二为“深挖武钢公司的企业精神,从中寻找改革开放精神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武钢秉持着“质量效益、诚信共赢、创新超越”的核心价值理念 ,不断加大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以开放促发展、促创新,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如今中央企业不断扩大开放、强化合作,创业创新与科技突破相辅相成,正成为助推我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其三为“吸收历史经验,对武钢企业的现状进行一些总结反思,尝试提出建设性建议”。 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武钢需要紧紧围绕“一大目标、三个转变、五项理念”,努力把党的工作聚焦到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目标上来,并从以下数个方面着力予以推进。一是创新“三融入”党的建设工作体系,把武钢党建工作聚焦到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宏伟蓝图上来。二是深化“落后遭淘汰、创业促发展”主题形势任务教育,把广大干部职工聚焦到实现武钢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上来。三是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把党风廉政建设聚焦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精神是时代的,也是发展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它也将被赋予全新的意义,这个时代的接班人该如何去传承并发扬它?面对着新的挑战的国企、与企业命运共振的员工,他们又如何在这新的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现在的我们可能无法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我们将一直在路上。

指导老师:王一鸣

实践队成员:刘荣榕、杨千姿、陈红宇、詹成哲、陈可、吴梦妮、居小薇、金雨菡、庄怡宁、苏子健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