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 | 绿色助力,老旧社区换新颜

来源: 时间:2019-07-28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校以“回顾筑梦七十载,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 2019 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日至7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赴武汉市、上海市,就老城区微更新策略进行调研。

一百年前,在长江沿岸,有两座城市熠熠生辉,世人称之为“大上海”、“大武汉”。一百余载风云变幻,当老城区的昔日荣光褪去,如何让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依旧宜居宜人,犹存风韵?来自建规学院与法学院的九位同学怀着好奇与期许,首先走进武汉旧街区的街头巷尾。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武汉江汉路步行街、大智路一带的老旧街区如江汉村、联保里、洞庭村、同福里等五个街区进行考察。

在实地考察之前,我们先查找了关于江汉路街区历史与现况的资料,从商业开发对居民户外空间物质形态以及户外空间动态行为的影响,居民对户外空间的满意度及改进意愿等多个角度入手,将问题具体化以及标准量化,制作了有关居民对老旧街区态度调查的问卷,希望能在考察中获得有效的内容。

江汉村一共有二十多栋楼房,和别的里弄建筑一样四面合围,入口石坊上书“江汉村”三个大字。虽然街道面貌略显破旧,但是街道两边有许多小清新风格的店铺,街道整体面貌软化,商家负责打理自家门口的绿植,整体绿化较好。但公共空间多为私人维护,虽绿化较好,交流与沟通的功能却欠缺。经过对租户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平时交流的空间较少,但大部分集中于固定时间点出来的摊位上,因而大部分居民对于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另一个街区洞庭村情况则没有这么乐观。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内部已十分破落。不算长的街道上散落着零星的店铺,路旁的垃圾桶随意摆放着,部分溢出了垃圾。过道上拉出几根电线竿,承载着居民无处晾晒的被褥。此外,由于该社区没有配停车位,居民不得已只能将车辆停放在街道上。街道本身部宽,停车后空间狭窄,街道绿化接近于没有。经过我队的测量,停车后可行走空间不足两米,布置花园的余地是非常有限的。在采访完当地的居民后,我们了解到,居民们对于这样的生存状况也是十分不满意,可是由于空间实在有限,也是没有办法。

另一个街区洞庭村情况则没有这么乐观。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内部已十分破落。不算长的街道上散落着零星的店铺,路旁的垃圾桶随意摆放着,部分溢出了垃圾。过道上拉出几根电线竿,承载着居民无处晾晒的被褥。此外,由于该社区没有配停车位,居民不得已只能将车辆停放在街道上。街道本身部宽,停车后空间狭窄,街道绿化接近于没有。经过我队的测量,停车后可行走空间不足两米,布置花园的余地是非常有限的。在采访完当地的居民后,我们了解到,居民们对于这样的生存状况也是十分不满意,可是由于空间实在有限,也是没有办法。

通过走访多个武汉老街区、参观武汉规划展示馆,我们发现,虽然背景不同,历史不同,但是老街区普遍面临着开放不当,维护不足,空间较小等问题,居住老社区的主题老年人大部分有种花种草甚至养鸡养鹅的习惯,如何组织居民建设社区花园绿化,如何激活老旧社区空间,如何保持绿化的修缮,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此,我队决定奔赴上海,实地考察上海老旧社区开发较为成熟的社区花园。

武汉之行结束后,实践队又来到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创智农园。农园占地约2000m²,原本是典型的城市开发隙地,基地呈条带状,用于堆放建筑垃圾,难以开发利用,可以说是无人问津的“边角料”地带。杨浦区绿化局、当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创智农园的公益组织对基地进行了改造和运营,建造起了这片生机盎然的绿地。

整个创智农园由集装箱改造的室内服务区域和室外的农园构成,室内部分是由三节集装箱所改造而来的临时性建筑,处于整个条带状农园的中心位置,室内设置有吧台、公共阅读空间、厨房和洗手间等,为整个农园提供了基本的服务,从室内向外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望见周围的花园,满眼苍翠,使人倍感自然的亲切。而服务区还安装有雨水收集系统、种子墙等绿色设施,可以说把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在农园建设的每一处细节。

走入户外园区,则是另一番美景。公共活动区的蹦床、沙坑等为社区孩子们提供了一方游乐天地;互动园艺区则由一些公共单位、机构或者个人进行认建;一米菜园则是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运营、种植自己作物的园区,居民可以亲身体验的种植的乐趣。

实践队通过先后走访了两处老旧小区,调查当地公共绿地的改造更新情况。在同济大学景观系及杨浦区四平街道联合建设景观提升与社区营造基地,看到了改造以后的百草园,百草园由握手菜园、香草花园、湿地花园等构成,设置了生态堆肥箱、雨水收集缸等生态设施,还有彩绘木桩、儿童沙堆等供社区孩子进行玩耍的设施。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我们了解到百草园的后期维护主要由社区居民自主完成。开办装饰百草园、制作小标识牌、给茑萝安家等活动吸引了小朋友们的参与,花友会的爷爷奶奶们也自发地参与到百草园的运营中来。

在短暂的走访、测量中,我们领略了社区花园充分利用废弃空间,居民参与运营的智慧,感受到了人与自然、自然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在上海市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中,我们探寻到其中对武汉老城区城市空间的利用与改造建设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结合专业所学,为老社区的现代化改造、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