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林海波浪层层叠,塞罕坝精神代代传

来源: 时间:2019-08-09 点击量:

为响应党中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华中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绿色家园”社会实践队塞罕坝分队,于7月31日至8月7日,先后前往北京市、河北省围场自治县、塞罕坝机械林场,以塞罕坝精神为依托,调研塞罕坝“百万人工林”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提升的促进作用。

以人民为本,重生态建设

“荒漠变绿洲”的塞罕坝林场,坚守在祖国北部,为京津冀地区防风沙、蓄水源、净空气。北京市气候中心副主任施洪波说到,“塞罕坝林场的建立是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沙尘暴次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围场县气象局局长朱国良也提到“塞罕坝林场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多降水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随着塞罕坝林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其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断加强。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围场县分局主任柴健谈到“当前围场县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全县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实践队在北京社区、围场县城展开调研时发现,两地居民生活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都一致认为“近几年自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工作以来,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舒适了”。

以环境为基,促经济发展

围场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态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发展与改革局副主任任永讲到“围场县当前实行以生态文化旅游、食品医药、能源环保三大绿色产业为主导的‘1+2’产业模式,形成了以风光电为主、水能适度开发、地热能及生物能科学规划的新能源开发体系”。统计局副局长杨镇魁用数据表明当前围场县企业转型不断推进,旅游业占GDP总值比例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团围场自治县委副书记胡亚楠则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在围场县脱贫攻坚战中起着重大作用”。

塞罕坝林场也是如此,坚持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在营造百万人工林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兴林与富民互利、生态与民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精神为引,保初心坚定

为深入探索林场建立、发展历程,加深对塞罕坝精神的理解体会,实践队先后采访三代护林人。林一代王太齐、刘玉红两位老人为队员们介绍到,当时塞罕坝的极端天气极多,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但以王尚海同志为首的林一代们不讲待遇、只讲奉献、奇迹般的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予的使命。林二代刘军、齐淑艳夫妻二人坚守林场望火楼13年,他们与孤独为伴、和寂寞为友,面对极寒天气和艰苦条件,不舍不弃,无怨无悔,把青春献给了林场,用生命守候着绿色,在日夜坚守中写就令人动容的奉献之歌。林二代千层板林场副场长于贵朋提到,塞罕坝极其重视防火工作,实行人防、技防、物防为一体的防火体系,自建场来,未发生过一起森林大火。林三代邹建明则说到,三代人有三代人各自的使命,而林三代的使命就是要守护好、经营好林区,扛起”塞罕坝精神“大旗,并将之传承与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7年间,秉承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精神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绘就了“林海、松涛”美丽中国画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所有队员一致表示,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与发扬这种“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绿色家园”而不懈奋斗。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