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在指尖,生态文明共创建

来源: 时间:2019-08-09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校以回顾筑梦七十载, 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2019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28日至8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上海市调研“垃圾分类”政策调研。

该实践队由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童文胜担任指导老师,分团委书记徐川领队,学生会主席邹怡珂担任队长,共十名17、18级本科生为队员组成。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上海进入“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时代,实践队的调研即是建立在此政策强制实施开端阶段的背景下。

随后的五天,实践队分散到上海市的各个街头社区,直接面向普通市民的开展问卷和访谈调查。队员们相继走访了梅陇三村、小安桥、古美社区、翔泰苑等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及街道,也沿着不同线路去到商场、公园、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处。

实践队在最后两天选取了三个小区观测点,在其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了长达13个小时的观测,统计市民垃圾投放行为中部分基础信息。此外,实践队还在8月2日与青浦区一个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志愿者组织负责人进行了探讨。实地的问卷、访谈和观察法的开展让队员们最近距离了解了垃圾分类工作在上海市民意识和行为上的表现,也让队员们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调研,实践队了解到,强制实施后,上海市对于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组织上,人大与政府双牵头,边立法边实施;宣传上,线上线下媒体立体式宣传,使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管理上,对街道和社区进行的工作评价逐步推广,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有关培训也进一步增强。就垃圾处理的过程而言,上海市基本建立了垃圾分类制度和与其相适应的全城收运系统,小区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智能化改造,逐步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有的小区实行党员带动、条块结合制度,进行网格化区域化的管理,并加强对绿色生活的探索。

在面向市民的调研中,实践队发现,垃圾分类工作被广泛认可,街道、居委会和小区居民中选出的志愿者,成为贯彻垃圾分类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进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适应,目前实践队进行观测的几个样本点垃圾分类投放初次正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尤其是老年群体表现更为出色。与此同时,实践队也发现垃圾分类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部分小区的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无法覆盖到所有人群,“绿色账户”制度的落实程度不高等。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习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实践队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调研也是齐心协力、互相扶持。实践结束后,队员们感慨:“十个日夜,十一个人,将近两百个小时,三十多度的高温,收获无数,感触良多。”“这是一次锻炼耐性、不断尝试的体验。”“垃圾分类承百年基业,势必一以贯之,登高自卑,应从今始。”

此次社会实践虽进入尾声,但探索仍未止步。作为华中大公管人,我们将针对实践主题进一步学习探索,在祖国的大地上体验真实,在理论与实践中探求真理,为祖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5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2103(主校区)  

027-83692902(医科团工委)
邮箱:tuanwei@hust.edu.cn

版权所有 2021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